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載入中

資料處理中

請求國家賠償須知

更新日期:2022年7月

說明

國家賠償者,即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,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之自由或權利,或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,致人民之生命、身體或財產受損害,而由國家負損害賠償責任之制度。

 

請求國家賠償之事由

1.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,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,國家即應負損害賠償責任。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,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者亦同(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項)。
 2.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有欠缺,致人民生命、身體、人身自由或財產受損害者,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(國家賠償法第3條第1項)。
 3.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,其執行職務之人於行使公權力時,視為委託機關之公務員。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,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亦同(國家賠償法第4條第1項)

賠償義務機關(請求賠償之對象)

1.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,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;或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,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者,向該公務員所屬機關請求(國家賠償法第9條第1項)。
2.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有欠缺,致人民生命、身體、人身自由或財產受損害者,向該公共設施之設置或管理機關請求(國家賠償法第9條第2項)。 
 3.賠償義務機關經裁撤或改組者,向承受其業務之機關請求(國家賠償法第9條第3項)。 
 4.不能確定賠償義務機關,或於賠償義務機關有爭議時,得請求其上級機關確定之。其上級機關自被請求之日起逾20日不為確定者,得逕向該上級機關請求(國家賠償法第9條第4項)。 
 5.其他公法人:(國家賠償法第14條)如農田水利會為公法人(水利法第12條),其人員或所有公共設施肇致國家賠償責任時,以農田水利會為賠償義務機關。

請求權人  下列人員均得為請求權人(第2、3、4款之人員以被害人死亡始得為請求權人)
1.被害人。
 2.被害人之父、母、子、女及配偶(民法第194條)。
 3.支出殯葬費之人(民法第192條第1項)。
 4.對被害人有法定扶養請求權之第三人(民法第192條第2項、第1114條)。

請求期限
賠償請求權,自請求權人知有損害時起,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;自損害發生時起,逾5年者亦同(國家賠償法第8條第1項)。

 

請求程序
請求權人請應以書面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。賠償義務機關拒絕賠償,或自提出請求之日起逾30日不開始協議,或自開始協議之日起逾60協議不成立時,始得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之訴(國家賠償法第10條第1項及第11條第1項)。

 

得請求損害賠償之範圍如下
1.財產上損害:

   醫療費用(自負額部分)。
  殯葬費用(民法第192條第1項):應斟酌被害人之身分、地位、生前經濟狀況及當地習俗,以實際且屬必要支出者為限。
  扶養費(民法第192條第2項):依當年度政府公布之申報綜合所得稅免稅額為計算標準。
  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之損害(民法第193條):如薪資、未營業損失等。
  增加生舌之費用(民法第193條):如義肢、拐杖、看護費、交通費及其他必要費用。
  財物毀損之損失(民法第196條)。

2.非財產上損害(即慰撫金):

不法侵害他人致死者,被害人之父母、子女及配偶,雖非財產上損害或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、健康、名譽或自由者,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,亦得請求賠償相當金額(民法第194條及第195條)。賠償金額應斟酌當事人之教育程序、身分、地位、經濟狀況及所受痛程序酌定之。

其他應注意事項
請求權人於賠償請求書中,宜詳細敘明其事實(發生損害之原因、所受損害及其間之因果關係),並應事先蒐集有力之證據。例如因公有公共設施之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而遭受損害者,應盡量保持現場原狀,拍照存證並請附近居民作證;若係於道路駕車發生事故致生傷亡,則應依規定立即採取救護或其他必要措施,並向警察機關報案處理。若有傷者送醫救護或財物損失送修,並應保存相關醫療收據及送修單據。

 

應備書件

項別書件名稱法令依據備註
1國家賠償請求書國家賠償法第10條及同法施行細則第17條自行檢附。
2身分證明 檢附身分證正、反面影本、戶籍謄本(被害人死亡請求者檢附)或戶口名稱影本或其他證明,以確定當事人是否適格。
3損害證據 如交通事故報告表或汽車肇事鑑定書或支出殯葬費、醫療費單據、醫師證斷證明書及其他證據。
4委任書國家賠償法施行細則第7條未委任代理人者免附。